|
一臺小型干豆腐機 月利潤輕松上萬712
別小看機械生產豆腐皮,一月利潤輕松上萬,這是今年夏天的一個故事,炎炎夏日的夜晚,吹著風,吃著烤小豆腐,喝著冰啤酒,對于遵義的吃貨們來說,算得上是一種享受,這也帶火了小豆腐攤的生意。鳳凰山文化廣場周邊、澳門路等酒吧集中的路段,隨處可見小豆腐的“身影”,食客是一撥接著一撥。不過,市民也有擔憂,路邊小豆腐攤的衛生條件沒有保障。 每晚有上百個攤位 吃貨喜歡固定攤主 “坐嘛,吃點什么?”這幾天天氣都還不錯,鳳凰山文化廣場附近的小豆腐攤生意火爆,小豆腐攤主張女士正在招呼客人,因為賣小豆腐有六七年了,已經有了一幫回頭客。 “來坨小豆腐,再烤一份牛肉。”客人圍坐在炭火盆架著鐵絲網的攤位邊,開始點餐。“小豆腐一塊錢5塊,一整坨要劃算些,只要40塊錢,牛肉、三線肉35塊錢一份。”張女士說,做這行要看天氣,只要天氣好,生意就好。這幾年來,小豆腐攤越來越多,品種也越來越豐富,為了滿足客人的需要,她的攤位還能烤三線肉、背筋、火腿腸等,不能吃辣的人,可以用豆面作調料。一撥客人的消費在幾十到百余元之間。 另外的問題。“其實我們也知道,可能不太干凈,但個人還是比較喜歡吃,就顧不了那么多了。”帶著孩子正在吃烤豆腐的蒲女士說,流動經營的小豆腐攤,或多或少都存在著衛生狀況不過關等情況,如果吃壞了肚子,也不可能去找對方。所以,她每次吃小豆腐都會多家進行比較,選擇食材新鮮、衛生看上去好一點的。此外,也有市民表示,因為腸胃不好,極少“挑戰”小豆腐。 “豆腐攤屬于流動經營,無法保證食材的質量和新鮮程度。”紅花崗區市場監管局一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,有固定經營門店的才屬于他們監管的范圍,這樣“打一槍換一炮”的經營模式,存在監管難等問題。 其實,針對小豆腐攤占道經營等情況,遵義晚報曾多次報道,城管部門也進行了整治,但效果并不理想。采訪中,一些吃貨提出了自己的意見。“追來趕去,還是有那么多賣小豆腐的,證明有很多人喜歡吃,可不可以劃出一定區域,對攤位進行統一管理,既不污染環境又保證質量。”市民潘先生說。 長慶隆干豆腐機歡迎您前來參觀考察。
|